一個人是否有能力與內涵,是能透過聊天展現出來的,一部分在於自己的學習與經驗累積,但是是不是能夠100%程現內在智慧與外在達到一致,又要從另一個層面去看。我在兩者上的學習,有許多的體悟,與大家分享。

 

你是不是會覺得自己不是那麼會說話呢?覺得不知道如何開口與別人聊天?假如遇到地位層級、年齡高者,就會感覺自己矮了一節,而不敢侃侃而談,甚至會畏縮?無法自在的展現出在幾的價值或是專業?

 

我也是曾經這麼樣的經歷過,而現在出去認識新的朋友、見一些老闆,因為談吐的穩重、涉略廣泛、什麼都能聊,反倒讓許多人意外我實際年齡只有28歲。但是,我並不是天生會聊天的人,我時常也是不知道要聊什麼。我曾經在大學的時候問我同學,為甚麼那麼會聊?他說,在一個人走過來的時候,就開始大腦組織等等要從什麼地方開話題。不過也不是每個人都是何這種方式,像我是屬於社交上有緊張壓力型的人,只要見到人,就腦袋無法去思考那麼多的。有時候不是只靠練習能夠改變,我們可以透過腦科學的角度,從引導你如何定義聊天背後的動機與目標設定去改變,這在後面會提到。

 

談判不是用氣勢,而是用氣場

我接觸很多跑業務、或是老闆都會很注重這塊。像我曾經有被教過,跟什麼樣的人、什麼樣層級的人談判、聊天,需要配上一些裝備去強化自己的氣場,例如跟老闆階層,身上可能要配名牌配件、服裝等,外表的品味、裝容都是一個加分。所以我們可能常常看到一些做業務的都要開名車、穿名牌跑業務,確實會有觀感上的心理作用加持。這是比較成功學式的方式,我會把他定位成氣勢而不是氣場,這是外在的包裝。

 

但是內在實質的涵養是否跟外在相符,也就是內外一致性,我認為才是決定氣場大小,決定你的影響力,當你具備這樣的影響力,不管跟什麼樣的人溝通,都能夠很順利達到你要的結果。要達到個人形象定位清楚、專注目標、內外呈現一致性,這樣的影像力你的價值感、魅力自然就會散發出來。

 

聊天過程,就是在表達你的個人形象

我大約在三年前認識一個朋友,在那之後是我生命其中一個轉類點,他跟那時的我一樣25歲,他很有想法而且分析力很強,在兩次見面他很直的跟我說:我覺得你沒有什麼魅力與內涵。

 

我那時無法理解,明明自己有專業、能力不錯、同時有很多才華,即使我有努力表現出來,為什麼別人對我的第一印象卻是這樣?我認為,表達要靠磨練只能說對一半,”磨練”可以適合曾經沒有過的經驗,去學習成長,當中若帶著”壓力”強迫自己必須要怎麼做去達到目的,並不會讓你成長比較快。壓力是個雙面刃,可以推動成長,也會阻礙成長。

 

若從方法論上來看,我當時開始參加很多社交聚會,跟很多高階層、老闆、還有各種不同的領域的人接觸互動,一個環境改變有時候自然而然就會很快適應,於是我就開始從一個小女生的角色,轉變能夠跟很多老闆、主管、各個專業人士能夠平起平坐的互動,互動上的角色定位也非常重要。大概越是熟練以後,開始就要從很小的細節去修正,特別是當對上的人是老闆階層的,其實他們評斷一個人,是非常著重細節。

 

我將學習按形態分兩個層面,一個是意識層面、一個是潛意識。

 

意識層面

像是偏知識性、技術性、方法論,透過學習整合。在這類的學習,我是充滿好奇新,從小就開始廣泛學習各種知識,透過上課、講座、讀書、自己研究、從時做中學習等等,去累積這類的能力。不見得每個人都要像我一樣像個怪物什麼都會,這樣的好處是跟人家聊天什麼都搭的上,都能夠參與話題不會冷場,有更多共同語言語、容易建立關係,壞處是別人就不了解你的核心是甚麼。有沒有辦法將所有的話題拉回到表達自己的最核心像要訴求的個人形象定位?這也是需要學習的。

 

例如在這幾個禮拜,我自己重新覺察一塊:

前幾天我認識一個水晶店的老闆,我跟他介紹我是營養師,但是在聊天過程都在跟他聊水晶、能量學、脈輪、意識與潛意識、行銷與經營,他就覺得這樣什麼都會雖然很強,但是給人的感覺不夠精專的印象。

 

當然我自己因為懂行銷,在前幾天在我在幫經銷商做產品培訓的時候也提到:一個產品即使他的用途非常多,每個都不遜色,但是你只專挑一個功能主打,相較仙丹樣樣能,哪一個在消費者眼中印象會深呢?

 

例如魚油,若A魚油產品,你將它定義能抗各種發炎、降低血脂、幫助專注、調節情緒…多功能,或是B魚油就是針對提升專注力,能夠幫助學習。哪一個比較能讓”一般民眾”更容易連想到這個產品?只主攻一個強項,而且越精專細節的描述,才能夠凸顯,讓人印象深刻。只單就剛剛所描述,會覺得哪一個產品在提升學習與專注比較厲害?即使他們都是一樣的,但是聚焦,能夠讓人感到權威感更高一層。

 

換回來談到個人品牌形象表達,雖然我說我懂行銷,在做產品介紹懂得運用這樣的概念,但是套用在自己身上,卻無法一致傳達這樣概念(指我跟人家說我是營養師,卻聊很多其他專業),第一個可能就在自己說懂行銷上展現不一致而降低在"行銷、品牌建構”領域的專業度,第二個就是剛剛所說不構聚焦有一堆沒有關連的專業,專業多而相較下單一專業,讓人感到不夠專業。

 

所以這時候就需要轉到潛意識層面學習與修正

從自己這樣的案例,我整理2個種可能需要擇一執行:
1. 重新專注其中一種專業,並且更加強做到最好,也就是我拿出來說我的職業”營養師”。如果定位是在營養師的話舉例,就是談脈輪,就是把主軸談到脈輪與營養的關連、談到意識與潛意識,就拉回到聊大腦科學與營養間的關連、講能量就是營養對能量的改變等等。不過,在角色定位上,之前我在測潛意識的時候,內在已經不是”營養師”這樣的定位,如果刻意去這樣程現,內在與外在定位上的衝突,在表達語傳達訊息,說話的影響力就會小(氣場/能量小)。所以延伸第二種可以修正的選擇…

 

2. 重新在定位自己的角色,設定一個更精準符合同時可以擁有這麼多專業集合起來的總稱,在表達上,都拉回到那個角色定位上的語言。雖然我已經定義過,但重這樣的事件上,我就知道自己在身腦認知上還需要去強化連結。

 

分析完畢之後,如何內化,每個人的方式不同,有的人可能透過不斷的提醒自己要注意、不斷的練習,你可以選擇合適自己的方式。

 

我自己是用一個比較省力的方式:為自己重新定義完成後,重新設立一個目標,並且調和。這個概念很像式reprogramming 程式改寫,例如我要讓一個電腦程式在if a=1,2,3 print(YES)做不同的運算,讓輸入1、2、3,會跑出YES改成跑出NO,我要先從電腦中”開啟檔案”的編碼,找到這條指令,然後改寫。

 

而我們的大腦也是類似像這樣儲存很多行為的記憶模式、行為模式,我們需要找到針對一件事情(目標)模式下的抓取”檔案”(過去發生的事件、信念、創傷),重新改寫編碼(平衡),這整個流程架構我們稱之為”調和”。在經過學習這套技術,經過訓練之後增加自己覺察敏銳度,能夠越快清楚知道目標、能夠很快抓取檔案就可以自己完成整套調和,有時候是一個比較根深地固的模式我會尋求導師協助。這種改變成長式很快速有效率的。

 

透過調和去重新設定大腦神經連結,重新整合與組織訊息連結身、腦與表達,這需要長期自我經營慢慢去建構。以往我對自己有非常多知識上的累積,其實專業能力已經非常足夠了,在這兩年來,我已經很少在去專研營養知識上的提升,而是不斷的透過內在整理自己心理狀態、能量狀態、行為模式、身體狀態與其他非語言表達來提升自己表現出來的素質。

 

我很鼓勵大家也可以像這樣養成重新自我檢討,在聊天後,去覺察自己在成現給別人看到的樣子,與自己的認知是否一致,那份不一致是甚麼,可以記下來,自己或是透過專業的人引導找到須要修正的核心。

 


❤邀請20位個案體驗撰寫心得

我這兩年不間斷的在學習「調和」技術,並且將它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快速的讓自己用倍速的時間成長,從一開始受情緒困擾,接著進入學習適應壓力,到現在將它運用在提升自己的健康、提升個人品牌表現、提升專業的表達力量、工作生活平衡,真的改變我非常多,因為我自己喜歡、也想要透過這些技術協助更多人。

 

目前我正準備丹尼遜健腦操導師考核,需要做個案報告,我想藉這樣的機會邀請讀者與粉絲一同參與調和的生活方式。如您有針對在不論工作、課業、感情、健康、營養與家庭等等的學習上有專注力、表達力、組織力範疇上渴望成長與增進,皆可以透過留言、Email、粉絲專頁與我聯繫安排~名額僅限20位。

 

體驗個案原則上不收費,因為需供做為個案報告,另外請提供心得200字以上,案例也會公開並匿名分享個案心得。(行情收費2000-3000元/小時起)

 

地點:
1. 新北市板橋新埔

2. 桃園青埔(高鐵)。

 

全程大約1小時,完成一項目標。

 

之前的個案分享可以參考:

https://dietitianvisha.pixnet.net/blog/category/4279085

我自己本身調和過的議題紀錄,也可以參考裡面相關的議題:

https://dietitianvisha.pixnet.net/blog/category/4189789


作者:朱瑞君    臉書追蹤< 營養師朱瑞君>
 

服務支援:
阿蘇文創 個人品牌形象調和  轉介協助與課程服務
阿蘇文創 個人品牌形象/個人職涯成長 講座邀請與課程規劃

 

歡迎與我聯繫為你做調和與課程規劃安排。

 

 

arrow
arrow

    營養師 朱瑞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